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为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而开办的新型专业,具有计算机学科背景,涉及计算机、电子、通信、控制等多个学科领域。
专业解读:
物联网工程:培养具有较扎实的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基本理论知识及较强综合实践能力的,能系统地掌握物联网及运营模式相关知识,掌握物联网数据感知——传输——平台建立与处理等全数据流程的基本技能,具备物联网应用设计、系统集成能力和富有创新的、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
专业内容:
主要学习本专业必需的计算机、电子、通信和自动化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地掌握物联网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物联网体系结构、物联网感知与标识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和物联网安全技术等专业知识,掌握物联网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和开发能力,具备在物联网系统及其应用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开发和集成的能力。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专业核心内容:培养具备物联网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和开发能力,能在物联网系统及其应用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开发和集成的专业人才。
专业名称:物联网工程
专业代码:080905
学科门类:工学/计算机类
学历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近几年全国就业率区间:2014(85%-90%),2015(85%-90%)。
全国普通高校年度毕业生规模2500-3000人;绝大部分高校只招理科生,全国所招文科生仅占1%;男生所占比例为75%。
就业方向:物联网用途广泛,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等多个领域,几乎遍及各行各业。毕业生可以到电子信息、通信、航空航天、物流、交通、建筑、医疗、农业、环保等领域的研究院所、企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就职。
毕业生还可攻读物联网架构、计算机应用技术、嵌入式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数据挖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路与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与通信工程、技术标准、信息安全、通信工程、网络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微系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等方向的硕士学位。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北京林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济宁医学院等高校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方向)专业。
目前,全国412所高校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物联网涉及各个行业,高校会根据本校的优势学科在专业课程设置或专业方向上有所侧重,部分高校的培养特色如下。
2015年物联网工程专业在川录取分数居前10位的高校(本一)
专业名称
所属高校
省份
批次
年份
专业最低分
专业最低分线差
物联网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本科第一批录取院校
2015
621
93
物联网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
本科第一批录取院校
2015
617
89
物联网工程
四川大学
四川
本科第一批录取院校
2015
603
75
物联网工程
中南大学
湖南
本科第一批录取院校
2015
603
75
物联网工程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
本科第一批录取院校
2015
596
68
物联网工程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北京
本科第一批录取院校
2015
595
67
物联网工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
本科第一批录取院校
2015
594
66
物联网工程
重庆大学
重庆
本科第一批录取院校
2015
594
66
物联网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
本科第一批录取院校
2015
592
64
物联网工程
苏州大学
江苏
本科第一批录取院校
2015
591
63
2015年物联网工程专业在川录取分数居前10位的高校(本二)
专业名称
所属高校
省份
批次
年份
专业最低分
专业最低分线差
物联网工程
北京物资学院
北京
本科第二批录取院校
2015
540
95
物联网工程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
本科第二批录取院校
2015
536
91
物联网工程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本科第二批录取院校
2015
531
86
物联网工程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
本科第二批录取院校
2015
530
85
物联网工程
西安邮电大学
陕西
本科第二批录取院校
2015
529
84
物联网工程
海南大学
海南
本科第二批录取院校
2015
527
82
物联网工程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
本科第二批录取院校
2015
526
81
物联网工程
兰州理工大学
甘肃
本科第二批录取院校
2015
525
80
物联网工程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四川
本科第二批录取院校
2015
523
78
物联网工程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本科第二批录取院校
2015
522
77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类本科生专业按大类招生,学生在第一学年进行统一的基础课程学习,在第二学期依据学生自己意愿、学习成绩和各专业规模进行专业分流。计算机类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铁路信息技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物联网工程以及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信息技术)共六个专业和方向。
物联网工程专业特色:
特色一:本专业具有“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级重点学科。全国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和“通信与信息系统”构成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位列全国第8名。
特色二:专业方向选择性大,从业口径宽。
特色三: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者占90%以上,拥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江学者、杰青、国家级教学名师等知名教授;承担大量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
物联网工程专业深造率达到50%。
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部拥有科研平台:北京物联网软件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计算机类(中外合作办学)(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第一年首先夯实数学基础,第二年讲授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第三年和第四年着重于电子、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等核心课程。
国际化的培养方式,毕业生拥有更多深造机会。完成学业后,可以申请在都柏林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学、项目管理、工程管理、数字化研究和仿真科学等领域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很有希望继续攻读他们的博士学位,与相关领域世界著名专家进行合作。
北京工业大学为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毕业生颁发中国相应的学位证书,由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授予相应学位。
专业包括:1、金融学;2、软件工程;3、应用统计学;物联网工程。
培养学制及模式:
1.国际合作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与法国EFREI(电子与计算机信息学院)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实施3+1+2培养模式,"3+1"为本科阶段,双方互认学分、联合培养。本科生在校学习三年后,达到法国EFREI大学入学条件后,第四年转入该校就读,成绩合格者将获得双方学校的毕业文凭。本科毕业成绩优秀者,转入硕士阶段2年的学习。
2.校企合作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依托校企共建实验室与校外人才培养基地,采取"3+1"模式,前3年校内学习为主,学生本科阶段有不低于一年的企业实践经历,优先推荐保研和就业。
北京科技大学物联网工程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该校是教育部第一批批准建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本专业90%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包括:国家物联网工程领域专家1人。物联网与电子信息工程系设有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点、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和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
物联网工程专业承担了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
本专业与国外大学和研究院所有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包括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的知名大学,也有不少学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
每年有40%以上的本科生进入研究生学习深造,15%的本科生出国深造。
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即“北京邮电大学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原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学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是北邮校内专门负责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本科教学学院,学院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特色:结合中英两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实力,注重计算机与网络的基础和支撑,强调物联网系统的知识体系;突出与北京邮电大学传统的优势学科如微电子、通信网络、物流工程、管理等学科的交叉和相互影响;在专业建设上与信息产业发展保持同步。
本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学生在修完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并考试合格后,将被授予北京邮电大学工学学士学位以及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学学士学位。
北京物资学院侧重于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设有物联网工程等六个本科专业。学院与美国UniversityofWisconsinatStout确立了2+2联合培养学生项目,与爱尔兰UniversityCollegeDublin确立了3.5+1.5联合培养学生项目,与加拿大UniversityofNewBrunswickofCanada确立了2+2联合培养学生项目,与意大利UniversitàdegliStudidiCassinoeLazioMeridionale签订了合作开展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的双边协议。
天津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于2011年开始正式招生。本专业的师资来自于多个学科与专业,具有深厚的技术背景。本专业具备优良的实验环境和校企合作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与创新平台。联合办学:学院现与电子与电气工程学科排名苏格兰第一、全英国第二的格拉斯哥大学开展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选拔优秀学生以“2+2”双学士课程、“3+1”、“2+3”本硕直读课程、“3+2”本硕联读课程等多种模式进行联合培养。
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江苏省重点专业,注重物联网应用系统的研发,突出传感网技术与物联网应用融合的特色。学生毕业后特别适合电子通信等信息技术领域从事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也可从事计算机应用领域、通信领域的信息网络系统的研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江苏省重点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近两年来,该专业毕业生中考取“211”以上高等院校及出国攻读硕士学位的深造率已超过22%。
天津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是十二五天津市重点投资建设专业。该专业只招理科生,采用与台湾中华大学3+1联合培养模式,共同制定该专业的培养方案。
天津农学院是国内唯一一所面向农业应用领域开设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具有专业设置的领先优势和自身特色。
中北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围绕两种能力的培养:第一:基于智能信息系统的软硬件开发及项目管理能力;第二: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能力。
邢台学院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外语运用能力,在物联网应用设计开发方面有专业特长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东北大学于2011年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自2003年一来,该专业相关的教师已经承担过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物联网相关研究项目20余项,开展了大量的物联网示范应用,在物联网、实时嵌入式系统领域顶级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与北美、欧洲、中国多所知名院校保持长期密切的科研合作。
大连海事大学物联网工程是举全校之力建设的具有鲜明行业特色,侧重于交通的专业。根据该校的航运特点设立了多门具有行业特色的物联网专业课程。
吉林大学是首批获准成立此专业的高校之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起源于“哈军工”计算机系,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物联网工程2个本科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教学特色是注重理论知识体系架构的同时,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黑龙江科技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与北京联想公司、北京达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衡虑通讯有限技术公司、深圳软件园等企业联合办学,引入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以素质教育为平台,引导学生以项目开发的形式掌握先进的技术平台(如高通技术、4G技术、射频技术等),把学生当作企业研发工程师培养,最终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物联网工程师,让学生提前一年进入合作企业实践和就业。
齐齐哈尔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通信网与传感网的结合”是本专业区别于其他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显著特色。专业所在学科具有硕士及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全国首批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打造具有“航空、航天和民航”特色的物联网研究和教育平台,同时助推蓬勃发展的地方物联网产业,着重物联网关键技术(例如嵌入式系统、大数据处理、云计算、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的研究与设计。
该专业获批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专业(全校8个重点专业之一)、教育部卓越计划、江苏省重点专业类建设点等。
本专业自2011年开始招生,截至2015年5月,本专业已确定的出国、升学率为43.86%。
毕业生主要在中航工业、航天科技、中电集团等航空、航天、民航系统、科研机构,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公司,三星、西门子、南大富士通、华为等信息产业单位从事与物联网相关的系统分析、设计、测试和运营管理工作。截止到2015年5月份,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含出国、升学)为98.25%,2015届毕业生就业主要单位和岗位所如下: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软件研发工程师)、新大陆自动识别有限公司(软件研发工程师)、阿里巴巴(1688无线研发工程师)、顺丰航空公司(信息技术与服务储备干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软件研发工程师)、中兴通讯(软件研发工程师)、杭州海康威视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嵌入式软件研发工程师)。
江苏科技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将物联网与现代化舰船和海洋装备相结合,打造复合性船舶通信人才,并为推进物联网应用提供应用人员。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智能船舶、智能交通、智能农业、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电力等物联网相关领域从事物联网工程方面的研发、教学、管理与维护工作。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江苏省重点专业。
近两年来,该专业毕业生考取“211”以上高等院校及出国攻读硕士学位的深造率已超过22%。
南京林业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被江苏省教育厅列入高等学校软件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
江苏大学是教育部设立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首批院校之一,是电子学会组织的富士通物联网联合实验室首批5所捐赠单位之一,是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重点建设专业,是江苏省计算机类重点专业群的“核心专业”。
本专业结合该校在汽车交通、食品安全及环境检测与控制方面的行业特色,了解至少一个物联网应用的行业背景。分行业开设物联网选修课、安排物联网综合实验与实践训练。
本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可依据选修方向,报考智能交通、农业信息化、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等物联网应用领域相关专业研究生,深受相关专业导师青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重点突出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实践、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4~16周。
徐州医科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立足于医疗卫生领域,着重培养在该领域内具有医学背景的物联网系统设计、应用、研究和开发的复合型人才。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安排26周。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医学信息、通信与信息系统、电路与系统、嵌入式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向研究生教育。
南京财经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粮食局共建高校。学生毕业后能够在信息领域、科研部门从事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也能胜任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粮食存储运输(粮食物联网)等多个领域中的应用工作。
浙江工业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设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学院注重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与管理经验,在90余家国内知名软件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与英国拉夫堡大学、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外大学合作培养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办学水平位居省属高校一流并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一体化双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第一专业,自动化为第二专业,并增加了相应的硬件和若干新开课程,是学院带有物联网特色的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立足于计算机大类知识培养体系,培养能适应物联网感知与控制、有线或无线网络与传输和软件与信息服务的研究、开发、集成、应用和管理工作的新型创新人才。
浙江农林大学物联网专业培养熟悉农林行业背景,紧密结合农林行业掌握物联网技术,具有开发、应用与管理农林行业物联网系统的基本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合肥工业大学是全国首批获准开办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是国家级特色专业。
安徽工程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生,以本校“计算机应用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的专业优势为依托而设置。
安徽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设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拥有煤矿行业矿山物联网研究中心。学院与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高校建立了的合作关系,可互派留学生。常年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
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华侨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注重各学科领域的融会贯通和应用以及系统设计维护和信息安全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
福建工程学院按照“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方针,注重计算机学科与通信学科、电子信息学科交叉融合的同时,强化学生软硬件应用开发能力。
就业方向:服务海峡西岸区域经济建设。
武夷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分为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和移动互联网应用两个方向。
江西财经大学专业采用项目牵引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工程项目和竞赛来引导学生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学习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同时修读物流管理、金融等第二学位专业,以形成具有管理素质的复合型物联网工程知识结构。
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设置物联网工程专业,属山东大学交叉学科复合人才培养专业,学校打破学院界限,通过交叉融合的方式举办了一系列双学位班,合作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另外,在经济、管理、法学、文学、信息、数学等学生需求量大的专业开设双学位班、辅修班。选拔方式:新生入学后,可以自愿报名,参加考试选拔,录取后转入相关专业学习。
山东科技大学拥有矿山物联网山东省工程技术中心。
青岛科技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与海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软控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岛软件园进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分发挥校园式理论基础教学和企业实习实训培养两个优势,以橡胶轮胎工业、居家物联网为主要培养特色方向。毕业后可在像海尔、海信、浪潮等国内从事物联网的大型上市IT企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山东建筑大学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物联网在建筑等相关领域的具体应用,能胜任建筑设备物联网技术、智能家居、建筑物节能优化、智慧城市等建筑及其他领哉物联网工程的设计、实施、管理、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和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等相关工作。
齐鲁工业大学修业年限为四年(弹性修业年限3-6年)。
河南工业大学通过引进台湾中原大学、英国威尔士大学(班戈大学)、英国瑞丁大学合作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开设物联网工程等六个本科专业。4年在我校学习成绩合格者,可获得河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在校生所修专业学分为合作大学所承认。本科生在达到合作大学的学业及其他要求,可在二年后到对方大学学习,达到毕业要求后可同时获得我校和对方大学的学位。
武汉大学除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外,其他主干课程包括物联网安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虚拟现实技术、信息化物流等。
湖北中医药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以医疗物联网络工程为方向培养应用型人才。
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课程有物联网结构方向、物联网软件方向、物联网系统方向、物联网信息处理方向(在其中一个方向中选1门,2学分)。
湖南农业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形成了立足于信息大类知识培养体系,“面向农业应用,突出自身特色,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专业培育思路。
实用的校-企工程实训机制:与创博龙智、中软国际、联信永益、上海杰普科技、湖南软件测评中心等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和实训基地;在屈原行政区依托企业海泰博农与湖南烟村生态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农业物联网教学实验基地。
肇庆学院为拓宽就业渠道,包括物联网工程在内的所有专业均增设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实习等教师教育课程。毕业时学生可选择到企业、事业单位就业,也可参加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证考试、申请教师资格,应聘教师岗位。
深圳大学专业方向: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开发、智能信息网络安全与管理、传感器网络的设计和开发。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三个本科专业按照通信工程大类专业招生(包含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三个专业方向),入学后两年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方向进行学习。
西南交通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以轨道交通为行业特色,同时注重培养能适应物联网工程所涉及的多学科发展需求的新型创新人才。
本专业与学校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衔接,在高层次人才(保研、直博)方面有所倾斜,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机会。
西南石油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在本科一批招生,类别为理工,就读于成都校区。培养能够为地方经济及油田信息化建设服务的专门人才,快速推动石油天然气及其它行业的数字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成都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学制为4年,实行以学年、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弹性学制3~6年。
该校是首批承办该专业的高校之一,“物联网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已列入四川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重庆邮电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面向国家“互联网+”、“智能制造2015”战略和“工业4.0”发展的需要,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毕业生在智能城市、智能工业、智慧生活等物联网主要应用行业,从事物联网系统设计、技术研发、产品开发、行业应用、网络管理与系统维护等工作。
重庆交通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各领域特别是交通领域物联网系统的设计、开发、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和运维等工作。
西南科技大学本专业设有以下培养方向:
物联网应用:本方向掌握物联网组网、移动互联网、计算机网络开发技术。
物联网传感技术:本方向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嵌入式系统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监控领域等方面的开发技术。
西华大学本专业本科学制四年,就读校区:校本部。专业方向: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物联网应用系统。
四川农业大学物联网工程(理科)毕业生可以到各个行业从事智能农业、智能电力、智能安防、智能工业、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汽车、智能建筑、智能水务等方面的研发、技术服务与管理工作。
四川文理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中有二维条码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等。
西南民族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方针培养人才。
西安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采取大学本科学分制,学制四年,修业年限为3至6年。
西安科技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主要课程:物联网安全与隐私、数字矿山技术、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等。
长安大学以本校交通学科的专业优势为依托,支撑专业发展。主持国家物联网重大示范工程专项课题,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以校企合作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内多家知名物联网公司紧密联系,并建立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天津城建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侧重于城市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环境监控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技术。
江西科技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主要学习物联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车联网技术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浙江万里学院是目前宁波市唯一的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派遣学生到本省各市三大运营商及其合作伙伴、物联网设备制造业、物联网技术研发单位进
采用“双导师”负责制,定期邀请市经信委、市智慧办以及本地物联网企业的专家和学者来校指导学生。
唐山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开设物联网软件和物联网感知2个专业方向。
大连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模式和专业特色:采用校企联合“3+1”办学模式,强调突出应用。课程设置突出物联网软件开发的特色。
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是国家五星级专业、排名第十三位(333所高校)。就业情况单位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省电子商务认证有限公司、广东省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先进数通信息技术股份公司、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深圳易博科金融工程系统有限公司、珠海金山办公软件有限公司、电讯盈科有限公司。就业率超过99%。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方向:物联网片上系统、物联网大数据应用、物联网智能应用。
长春光华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与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实行校企合作办学,按“3+1”人才培养模式,由该公司负责获得学位的全部毕业生就业,入学时签订就业协议,承诺从事专业对口的技术工作,并保证就业质量。
共开设两个专业方向:物联网感知方向、物联网应用系统方向。
就业前景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国家战略型新兴产业急需的,且指定大力发展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有着极大的需求和发展空间。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就职于与物联网相关的电信、物流、网络信息安全、智能城市建设(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智能农业建设、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国家主干产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物联网实现万物互联,使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完美统一,变得触手可及。本科专业目前只有三届毕业生,人才缺口大。该专业在开设院校实现高就业率,很多高校就业率达100%,如湖南大学首届物联网工程专业就业率100%,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物联网学院就业率100%,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物联网工程专业就业率100%。黑龙江职业学院等高校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科专业也是100%的就业率。在薪筹上,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一个成熟的物联网工程师月薪约2~3万元,成都高新区一家成立仅一年的公司在2017年2月发布的软件工程师(物联网方向)招聘信息中开出的月薪就是6000-12000元。
从产业来看,IT产业永远充满活力,而物联网则是下一个风口!
物联网概念2009年出现,短短十年,物联网已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引擎。物联网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革命,已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交通”“车联网”、零售店等等领域,为物联网描绘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存在巨大的人才需求市场。
福建等省份已出台措施,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成都、重庆、上海、兰州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南京、沈阳、杭州、深圳都已发布了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打造世界级智慧城市群,规划指出,到2018年,分级分类建设100个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到2020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发改委指出:智能交通、智慧安防成新型智慧城市评价重点。